贺政办发〔2023〕65号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5年)的通知

详细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基础信息公开贺政办发

  贺政办发〔2023〕65号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贺政办发〔2023〕65号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习关于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落实自治区“工业强桂”战略部署,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根据《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对广西工作“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工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高水平发展为牵引,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生态化为主攻方向,以“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融合、大环境、大开放”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制造业集群培育、扩容增量夯基、产业载体建强、协同转型提质、要素保障支撑、走出去引进来”六大行动,加快构建“3+5+3”先进制造业体系,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贺州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总实力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实力慢慢地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链条完整、质效更好、特色鲜明的“3+5+3”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建成。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其中:高端石材碳酸钙、冶金循环、金属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链工业总产值达到645亿元;黄金珠宝、时尚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绿色家居5大特色产业链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储能装备制造3大新兴产业链工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其他产业25亿元。

  ——产业体系加快优化。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

  ——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地增强。规上工业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达0.5%,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个。

  ——企业竞争力整体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达550家,超亿元工业公司达180家,超10亿元工业公司达2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26家。

  ——数字转型成效明显。全方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达到10家。

  ——绿色发展水平跃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降幅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力争创建绿色工厂10家以上、绿色园区2个以上、“低碳”“零碳”示范单位5家以上。

  紧抓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把握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沿趋势,结合自己发展优势和特点,加快构建“3+5+3”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跃升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高端石材碳酸钙、冶金循环、金属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3大主导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45亿元。

  ——高端石材碳酸钙。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依托,加快广西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母粒、塑料(可降解新材料)、环保涂料、食品医药、化肥饲料、固废综合利用等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布局环保新材料大包装产业,培育和引进超细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高端碳酸钙产业,全力发展化工、机械装备等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完善“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碳酸钙“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打造“中国母粒之都”“世界重钙之都”。积极发展花岗岩高端异型板材、超薄复合板材、装饰保温一体化石材板等产品,引进园林景观石、花岗岩艺术石等石雕石艺制品和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培育花岗岩机械装备和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绿色矿山—板材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花岗岩全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75亿元。

  在建及拟建项目:广西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年产200万吨碳酸钙项目;广西(贺州)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和立鑫菊缘科技产业园项目;广西欧美实业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平方米岩板项目;年产30万吨重质碳酸钙粉体和800万平方米岗石(二期10万吨重质碳酸钙粉体和600万平方米岗石)项目;年产200万吨超细粉、500万平方米人造岗石、200万平方米石英石及3万吨可降解新材料项目;高端碳酸钙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贺州市年产200万吨碳酸钙、100万吨母粒、50万吨薄膜等塑料制品项目;年产30万平方米天然板材及异型板材、年产50万吨高端碳酸钙粉体生产线万吨高分子填充料生产线万吨石材边角料等固废生产新型建材项目;平桂区碳酸钙精深产业园项目;年产120万吨超细碳酸钙、15万吨可降解母粒项目;北新建材广西贺州脱硫石膏固废资源化利用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及10000吨烤漆龙骨生产线项目;碳酸钙综合利用项目;贺州市花岗岩一体化建设项目;贺州市钟山县花岗岩一体化建设项目;高科技超薄石材生产加工项目。

  加快特种钢项目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钢铁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由建筑用钢向高端装备用钢、冷轧家电用钢和精品工业用钢等领域转变,发展高品质合金钢、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等产品,引进一批高端用钢企业。加快不锈钢卷板项目建设,布局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延伸发展不锈钢及五金制品产业,重点发展200系、300系、400系不锈钢卷板、不锈钢管、不锈钢棒材,引进不锈钢餐具、厨具、卫生洁具、家电、医疗器械零部件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加强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废钢回收加工—钢铁冶炼—轧制—精深加工—钢材产品”绿色钢铁产业链,着力打造广西最大短流程钢铁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

  贺州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年产120万吨优质不锈钢带生产线项目;广西贺州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不锈钢卷板生产性配套设施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五金产业园项目;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

  依托稀土铝钨等金属材料基础优势,争取国家稀土开采总量指标、矿产品生产指令性计划指标,深化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战略合作,加大优势产品产能和研发在贺州布局,着力打造广西金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稀土新材料领域,推进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向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装备制造等下游精深加工领域延伸,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产品。在铝基材料领域,积极发展高纯铝、电子铝箔(光箔)、电极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扩大铝电子材料产业链生产规模,引进电子电器、新能源用铝材及制品企业。在钨基材料领域,巩固提升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等中间产品的冶炼能力,探索引入硬质合金及工具、钨材及制品生产项目。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年产2000吨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扩建项目;钨深加工一期项目;稀土金属生产线改造、稀合金项目;年28万吨铝合金、铜及危废无害化处理项目;年产2000吨永磁材料电子元器件深加工项目和年产2500吨特殊物性稀土化合物技改项目。

  做精做优“五大”特色产业聚集黄金珠宝、时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等特色产业,加快建链延链强链,发挥优势实现快速精准突破。到

  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赋能优势,快速推进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三期项目投产,围绕黄金、白银、玉石等产业,重点引进优质黄金珠宝加工公司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鼓励企业向委托设计、自有品牌转型,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引导园区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检验测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保税仓储、展览展示、电商直播、文旅推广等环节延伸,着力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黄金珠宝产业加工基地。积极举办黄金珠宝展销会、设计大赛、会议论坛等活动。支持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申请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牌照,设立“标准黄金交割库”和黄金精炼厂。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

  在服装领域,紧跟服装产业数字化和产地多元化、多渠道化和碎片化变革趋势,快速推进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引入品牌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户外运动装备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展示、仓储物流、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服饰产业集群。推进仁信热电联产绿色科技园项目建设,发挥热电联供优势,重点引进印染、面料、制衣、家纺企业。在美妆领域,借力粤港澳美妆产业转移契机,快速推进平桂区美妆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护肤品、彩妆品、日化用品、化妆品工具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包装设计、检验测试、商贸会展、电商直播、文旅休闲、人才培训、商务咨询于一体的美妆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贺州市衣线缘服装有限公司贺州市服饰加工基地项目;贺州仁信热电联产绿色科技园项目;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美妆产业园化妆品生产基地项目。

  在中药民族药领域,依托中草药种植资源基地,重点发展心脑血管系统、跌打损伤、妇科儿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类中成药、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加强保健食品、日化品、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生产,支持中药壮药瑶药的新药创制和产业化,促进中药民族药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在生物技术药领域,紧盯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积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推进动物疫苗、血浆存储及血液制品研发与产业化,支持企业拓展生物制品市场,围绕精准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前瞻布局。在医疗器械领域,加快发展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等产品,大力引进高值医用耗材、家用医疗器械等产品。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药食同源康养产品生产中心项目;莲桂商贸物流产业园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项目;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项目;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中药材种植与深加工项目;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中成药产业园建设项目。

  在预制食品领域,瞄准大湾区市场需求,结合本地食材特色,重点开发速冻食品、筵席菜肴、自热等方便速食类产品,全力发展蔬菜类、瓜果类、肉类、水产类即配预制净菜、即烹预制调理制品。在精制茶领域,重点发展有机绿茶、红茶、紫茶、六堡茶等,积极开发茶叶浓缩液、抹茶粉、茶饮料、茶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茶叶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打响“贺州茶”品牌。在高端饮用水领域,重点培育高端天然饮用矿泉水和山泉水品牌,开发美容养生、医疗保健等功能型产品,打造“世界长寿养生健康饮用水”地域品牌。在果蔬加工领域,重点发展冷冻果蔬、果蔬饮料、果蔬蜜饯、果酒等产品,大力推进香芋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香芋全产业链。在粮油制品领域,加强富硒大米、黑米、紫米等初加工,发展米粉、米饼、米糊等深加工产品,开发精炼山茶油、化妆品基础油、药用茶油等油料产品。在休闲食品领域,加快引进和发展新型烘焙糕点、糖果、肉干肉脯等产品。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燕麦食品创新生态工厂项目;广西天贺寿泉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天然矿泉水开发项目;广西西岭山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0万吨天然优质山泉水项目;广西盛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IOF速冻马蹄和芋头食品项目;广西天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八步区屠宰冷链物流项目;广西贺州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预制菜)一体化项目;贺州市东融食品加工产业园及冷链物流集配中心项目;广西贺州航天种鸽育种与生态养殖三产融合项目;京基智农贺州市年出栏5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平桂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项目和平桂区现代设施蔬菜大棚产业示范区项目;贺州市香芋精深加工项目。

  依托林木资源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型胶合板、超强刨花板、轻质纤维板、木塑复合板等产品,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家居方向延伸,大力引进住宅精装家具、办公家具、实木地板、家具装饰板、全屋定制家居等产品线,布局五金配件、油漆等家具产业配套项目,快速推进东融现代林业创新产业园建设,争创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原材料—人造板—高端绿色家具”全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贺州东融现代林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高端家具产业制造、销售一体化产业园区;年产2600万件现代办公家具一体化生产项目;超高环保无醛板技改项目;年产60万张现代办公椅与3000万件办公家具配件生产项目。

  培育发展“三大”新兴起的产业抢抓产业变革新赛道,积极布局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储能装备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到

  在电子元器件领域,重点发展低损耗、小型化的数据线、线缆组件、电子连接器、汽车线束等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瞄准智能电声技术的迭代升级,全力发展精密结构件、喇叭、麦克风等微型化电声器件及模组;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及测试、集成电路设备,延伸发展IC设计等领域,探索布局IGBT半导体分立器件;加快发展车载、家居、工商业、公共、户外等各类场景和用途的智能化LED显示屏、高世代TFT-LCD面板、电容式触摸屏及触摸显示一体化模组;鼓励发展高频高速、高层高密度印制电路板、封装基板、特种印制电路板等。在智能终端领域,抢抓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机遇,重点发展5G智能网关、移动电源、充电器等终端产品及配件,培育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积极地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式承接,全力打造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

  广西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广西(钟山)东融声谷产业园项目;弘远车载液晶屏项目;蓝碧鸟智能触摸屏液晶屏智能终端整机项目;力量威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项目一期;半导体产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地项目;晋锋五金生产项目;紘通电子元器件项目;创马优PCBA智能制造项目。

  在矿山机械领域,紧跟智慧、绿色、安全矿山发展的新趋势,重点发展矿山绿色开采机械,全力发展破碎机、磨粉机、分级机、造粒机等新型碳酸钙粉体加工机械、母粒加工机械,依托应用场景探索无人驾驶新能源挖掘机、卡车的引进与推广。在无人机领域,重点发展应用于集群表演、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巡检、航空测绘、森林防火等领域专用无人机,研发生产低空旅游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在农业机械领域,积极开发小型化、智能化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烘干设备、拖拉机等产品,支持适应不一样作物和环境的智能农机研发应用。在机器人领域,面向采矿业、制造业、农业等行业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领域需求,引进采矿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制及生产。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机遇,以建链为重点,支持现有锂离子电芯向储能电池领域延伸,大力引进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为主的关键零部件、高效电池组和成套装备企业,积极招引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企业,提高新型储能装备自主供给能力。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和商务局、科技局〕

  实施重大工业技改激活“存量”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快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带动产业链企业协同提升。

  鼓励已形成市场优势、产品的优点的企业扩大需求,吸引上下游企业增资扩产、配套布局。联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技改服务,落实工业技改、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原地增资、零地增容。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库,实行技改项目动态管理,每年实施重点企业技改项目50个以上,积极申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推进东融“3+”招商做大“增量”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链,强化

  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和平台招商,探索实施“东部企业+贺州资源”“东部总部+贺州基地”“东部研发+贺州制造”产业合作模式。围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绘制产业链图谱,主攻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链式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保障,出台促进招商引资的“工具箱”和“政策包”。——探索

  “东部企业+贺州资源”产业合作模式,强化以资源换投资。依托大理石、花岗岩、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围绕高端石材碳酸钙、稀土新材料、钨基材料等产业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延链,扩大优势。发挥农林产品资源优势,招引一批木材、茶叶、果蔬、粮油、畜禽、中草药等深加工项目,支持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发挥特色,壮大规模。发挥区位优势,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金珠宝、纺织服装、美妆等产业深度转移,有序建链。借助华润电力(贺州)、广投贺州电厂蒸汽热能资源,积极对接用气、用电及电厂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加快布局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热电联供产业。——探索

  “东部总部+贺州基地”产业合作模式,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密切跟踪优强央企、民企、湾企等总部企业扩产、外迁动向,梳理产业外溢重点领域、地域流向、合作模式及资源要素需求情况,编制重点招引企业清单。加强与深圳在电子信息、黄金珠宝、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对接;加强与广州在纺织服装、时尚产业等领域合作;主动承接佛山不锈钢制品、绿色家居、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外溢;积极引入东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企业;聚焦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家居等产业,谋划一批肇贺合作项目;紧盯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大力引进塑料母粒、可降解新材料、环保涂料等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探索

  “东部研发+贺州制造”产业合作模式,抓好创新成果建链招商。健全湾办“引”、产业基金“投”、育成中心“育”、工业园区“产”的协同机制,发挥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窗口”作用,主动承接深圳、上海等城市创新要素、科技成果、小微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动态对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最新研发进展,围绕可降解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支持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引进培育技术经纪人,加强与东部地区科技成果对接合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投资促进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贺州市人民政府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贺州市东

  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推行项目投资承诺制,实行“先建后验”模式。发挥市、县(区)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机制作用,重点推进“双百双新”、重中之重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实施“一项目一专班”全过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从“立项”“建成”到“运营”全流程遇到的问题,推动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产。〔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

  高质量建设产业集聚发展主阵地开展新一轮贺州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加强工业园区

  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十有”园区建设,争取每年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园外企业入园入区发展,研究制定园区外企业入园入区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马江化工园区建设工作,争取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抓好“500亿元园区”“百亿元园区”培育工作,在产业、投资、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提升软硬件支撑。到2025年,打造2个500亿元园区,培育2个100亿元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和商务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借鉴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安(深圳)产业园、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合作共建的成熟经验,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制造业重点城市的产业平台公司合作,共建一批管理对接、产业对接、制度对接的

  飞地园区”,推动“园中园”“专业园”开发建设,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支持各县(区)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设立“反向飞地”。探索“飞地”园区、“园中园”参股集团运营、利益分成、“基金+基地”、定向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的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对接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标国家创新平台建设标准,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金”深层次地融合的高能级碳酸钙产业创新平台。快速推进国家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设,围绕检验测试、计量认证、标准专利等产业关键环节,创建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申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链主”企业联合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申报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到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先进地区和海外建设研发机构、前瞻设计中心。积极推动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大对贺州天润科技企业国家级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个。〔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局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围绕碳酸钙、黄金珠宝、时尚等产业,全力发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测试、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电商直播、工业旅游、教育培训等创新业务,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金石银钙网”平台升级,推动黄金珠宝交易中心建设,支持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等申报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强对接东部先进城市创新设计资源,定期组织工业设计师走进贺州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国(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展览会、黄金珠宝产业展销会等活动,积极面向西南、中南、华南和东盟市场,探索建设国际石材碳酸钙产业交易中心,支持举办国际碳酸钙产品博览会和交流论坛。鼓励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发展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平桂区人民政府〕

  促进数字化的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和平桂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投产,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的经济企业,构建基于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实施“智能工厂”领航工程,支持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建设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支持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打造“小灯塔”企业。设立“智评券”,为中小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和改造升级等服务。实施“工赋贺州”工程,支持高端石材碳酸钙等优势行业建设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带领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申报自治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到2025年,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达到10家。〔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通信管理办、大数据发展局,平桂区人民政府〕

  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支持矿山开采尾矿、废弃炉渣、矿粉、电厂固废、废旧金属等资源化利用,积极申报自治区工业发展绿色示范项目。推动高端石材碳酸钙、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加强蒸汽热能高效循环利用和工业余热、余能利用,推行

  光伏+工厂”模式,推广矿山电动重卡,加大新能源开发使用力度。对标国内标准建设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工厂,开展制造业绿色低碳评价和示范。到2025年,力争创建绿色工厂10家以上、绿色园区2个以上、“低碳”“零碳”示范单位5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支持企业产品创新、产业链延伸、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群链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的“链主”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健全“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做强”全周期服务机制,引导优质企业对接长期资金市场。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畅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通道。加强木材加工等产业“小、散、乱”企业整治整合,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对企业“小升规”提供专项支持和精准服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牵头组建稳定配套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达550家、超亿元工业公司达180家、超10亿元工业公司达2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26家。〔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金融办、科技局、林业局、统计局(数据提供单位)、税务局〕

  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领域倾斜,集中解决一批制约重点项目推进的要素保障难题,全面激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活力,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14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增存挂钩”配置指标,加大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力度,保障“3+5+3”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大力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到2023年底,自治区级产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按“标准地”供应的比例不低于40%;到2024年底,自治区级产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按“标准地”供应的比例不低于70%;自2025年起,自治区级产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全部按“标准地”供应。对“标准地”供应工业项目,落实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亩均税收等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执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工业用地供应政策。定期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空闲)用地清理整改工作,以土地收储、资产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制造业产出效益高的园区和行业倾斜。〔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林业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京南、旺村船闸改造建设,争取益湛铁路(贺州至玉林段)扩能改造,谋划建设贺州至肇庆货运铁路,推进钟山站、贺州站等铁路站场扩能升级改造,推动贺州无水港等项目落地。调整大宗货物运输结构,引导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

  公转铁”“公转水”,全力发展海铁、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引导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业务创新、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物流骨干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在贺州建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到2025年,国家A级以上物流公司达到5家以上。探索通过降低物流业制度易成本、降低物流车辆通行成本、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式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和商务局、邮政管理局、工信局〕

  制造业重点企业及项目的用电、用气、用水、能耗指标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等供应,探索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方面推进交易试点,优化交易机制,加大交易力度。积极争取合乎条件的制造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能耗单列清单,加强窗口指导,提前实施专人跟踪服务。建立项目环评“绿色通道”,在纺织服装等产业领域探索试行园区产业项目和排放总量控制整体审批的管理模式,实行承诺审批制。完善能源电力保供协调机制,推动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电、储能等协调运行,确保公司制作用电的稳定性。鼓励以园区为单位参与南方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以电量优势适时买进低价电量。探索通过提高新能源发电量、建设分布式智慧能源站等方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争取自治区工业振兴资金、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金等资金渠道推动制造业产业投资,指导企业申报

  双百双新”“千企技改”等项目扶持,按规定对企业落实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发挥贺州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制造业新兴起的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引导市内外各类社会资本投资“3+5+3”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银企对接,向银行金融机构推荐优质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信贷、融资租赁、中长期贷款规模,扩大“桂惠贷”投放力度及覆盖面,推广“技改贷”“重大产业项目贷”等创新产品。支持制造业企业股改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方式融资,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贺州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贺州

  人才绿卡”等政策,建立制造业高品质人才和紧缺人才需求清单,开展靶向招才引智。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人才飞地”和“离岸人才中心”,加大产业领军人才、产业工匠、高级管理人才精准引进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短期合作、项目入股、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才,重点与发达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高端智库合作,每年结合企业需求选聘一批优秀专家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特聘专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东融名师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与培养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各类人才平台项目。联合贺州学院、贺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院校,建设一批高校、职业学校、企业等共建的特色产业学院,设立一批制造业急需的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围绕“3+5+3”先进制造业体系每年高标准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中心、现代学徒中心、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科技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市委人才办〕

  跨省通办”“免证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移动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进入全区“第一方阵”。健全代办服务机制,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贺州制造”影响力,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大市场,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20.强化

  “贺州制造”质量品牌建设深入落实质量强贺、品牌强贺战略,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提升项目,鼓励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贺州市市长质量奖,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指导建立完善碳酸钙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培育企业标准

  领跑者”,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开展检验测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打造一批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推广应用精细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办法和控制技术,带领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围绕高端石材碳酸钙、黄金珠宝、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等制造业领域制订一批“贺州标准”,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产业交流,发布年度重点展览计划,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在国内重点城市设立贺州展销点,宣传推广

  贺州制造”产品。带领企业持续参加“广西制造礼惠全国”工业品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支持黄金珠宝、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电子等产品营销售卖,拓宽贺州制造卖全国、卖全球网络。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工程单位与重点制造业企业购销对接活动,帮助钢铁、石材、装备等行业企业开拓市场。〔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工信局

  ;配合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22.激发外贸外资发展活力

  原产地积累和关税减让规则开拓RCEP市场,扩大碳酸钙、钢铁、石材、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等产品对东盟及日韩国家出口规模。推进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和基地,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特色工业产品出口,探索建立海外仓。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和开展境外投资布局。加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驻华投资促进机构的对接联系,吸引外商投资制造业重点产业。〔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局;配合单位:贺州海关,市发展改革委〕

  一把手”工程,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统筹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好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的领导机制。充分整合现有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全市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3+5+3”制造业体系,完善“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单位、若干成员单位、协同县(区)和园区、若干链主企业”的产业链专班机制。(二)狠抓责任落实

  各产业链专班重点围绕产业链上项目服务和招商引资,制定年度工作规划,逐年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细化工作事项,做好进度安排,定期调度检查。各县(区)和园区具体负责企业引育、项目建设、要素配置、产业服务等工作。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明确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年度目标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科学技术创新等情况,依据相关统计结果评估各部门工作效能。市统计局等部门优化统计方法,构建反映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

  1.贺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分解表

  贺政办发〔2023〕65号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wps